大學動保社團連線
E-mail: capn@lca.org.tw
聯絡電話:(02)2542-0959
傳真號碼:(02)2562-0686
協會地址:10467台北市中山區民生東路2段120號3樓
顯示具有 CAPN動保種籽講師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大動連種籽講師初試啼聲--北區進班教學心得分享 




作者:政大尊重生命社 吳家儀

第一次,看這一顆動保種子


第一次,看這一顆動保種子

              北區動保講師進班教學心得


文/陽明大學關懷生命社 張凱堯



第一次,總不比練習。這般不熟悉的心情,一時迴盪在陣陣的上課鐘響;想著白色布幕投影片上的字字句句,看著有些小朋友說話仍帶有那麼一點兒牙牙學語,啊!這便摸不清的講義,也許還是只有看看台下天真模樣,適應適應。面對面的時候,那種澀然在眼底蘊釀,然後不斷拼命發酵成孩子們的想像,小朋友很直率,回答什麼便是什麼,天馬行空、漫無標的,他們的思考一點也不辛苦,卻苦了我們的回應。

每一個台上老師的年齡無法設限,你無法想樣自己是大學生,因為他們聽不懂長大後的術語;你也無法想像自己是小朋友,因為也還沒完全記起兒時的語言,有時候不是順水推舟,而是常被牽著鼻子走,他們無法在某一個主題中聚精會神太久,關注了這一秒,下一秒便是遙遠的山林,台上縱有他們的教學,台下也有自成一格的世界。

讓我熱血澎湃的動保講師培力課程!


 讓我熱血澎湃的動保講師培力課程!

 文/銘傳大學教育研究所 鍾延龍
先來看看這場講習    怎樣的超優~~怎樣地讓我熟熱血澎湃~

一天八小時充實而實用的免費動保講師訓練課程及研習證書+加入了台大動權社

結識了一群專業又用心的老師     一群男帥女美又有愛心的大學菁英

另還加上一套(2+1 可在家親子共賞  也可以與老師同學教學分享的動保多媒體)

未來可結伴親自到學校現場去推廣動保生命教育活動.....

看到沒參加到的~~是不是會搥心肝?


相約大動連 一次美麗的插曲


相約大動連 一次美麗的插曲

北區動保講師培力課程心得


文/銘傳大學教育研究所 林彥廷

TNR很重要」、「愛他就不要遺棄他」…等,這些是我原本對於動物保護的概念,可以說是很基本,也可以說是零基礎!而參加這次的大動連課程也算是個美麗的插曲,不了解先前的報名作業,麻煩了協會的人從中作了很多的協調工作。

我很期待當天的課程因為除了動保的課程內容以外,授課的講師也安排了很多教學的課程安排,從芷嫻與宸禎開始介紹協會以及正在執行的計畫等等,可以清楚的知道,我們生活中有很多默默幫助動物們的人們,而透過夥伴的自我介紹,也可以了界關於動物保護各大學的夥伴做了甚麼樣的改變。

講師培力課程 讓我不再懼怕小孩


講師培力課程 讓我不再懼怕小孩

南區動保講師培力課程心得


文/雲科大汪汪社社長李翊君  社員吳芯瑩


講師培訓那天由於課程是早上九點開始,所以決定前一天下來斗六,除了可以和另一位學妹會合外,也可以不用起這麼早去搭車,不過看來看去學妹查的火車時刻表還有往台南大學的公車,為了怕等公車會等很久趕不上課程時間,所以還是決定做早上六點多的火車到台南,已經很久沒有這麼早起床了。

翊君(中)於課堂中向師生介紹雲科大汪汪社

期待動保種籽開花結果的那一刻!


期待動保種籽開花結果的那一刻!

南區動保講師培力課程心得分享


文/文藻外語學院動物保護社 高雨璇

 214日動保講師基礎培力課程終於到來了,我之所以會報名這個課程是因為我可以學習和了解如何將動物保護概念分享給小朋友們,這對以後我們社團辦活動也會有很大的幫助。在開始培訓前已經先將動保教育扎根計畫的光碟瀏覽過一遍,這些光碟裡面的教材都是許多人辛苦所做出來的結晶,很容易使用,設想的非常周到。

雨璇(左)在課程中「目不轉睛」的認真聽課

多一人有正確的觀念 少一個動物的受苦

一開始,吳宗憲老師直接和我們講解流浪犬的來源與去處。他說,流浪犬不斷增加有3個原因:

1.寵物業者管理不當
2.登記政策做的不徹底
3.飼主沒有將狗絕育

流浪狗在被捕捉後將被送到私人收容所或是被捕狗隊送到公立收容所。那裡,狗不是被認養就是被安樂死。現在動保團體都在做TNR計畫,在經費有限的情況下,這樣還是不夠的,而且最重要的是大家都要有不隨意棄養動物的正確觀念。所以,需要政府的支持與立法,還必須「教育民眾」。先從教育小孩,一個人的正確觀念可以影響一個家庭,少一個動物痛苦。

三位老師,我還記得您說…

蔡坤錚老師和我們講解教學原理:首先要先了解教學對象,再來是設定教學目標、設計教學內容、進行教學流程、評量與修正,最後再設計教學內容。不同年齡層的小朋友所設定的教學目標與內容必然不同,必須符合年齡。還有,每個齡層的小朋友的專住時間也不同,在設計教學內容時也須考量。

蔡淳伊老師和我們分享教學引導技巧:中低年級的學生適合用繪本或橋梁書共讀的方式,而高年級以上的學生適合真實案例影片。最後,張毓忠老師指導我們教學媒體與操作,他提供「九宮格」的教案思考,用來做教學教案、計畫架構等,真是一個非常棒的方式!老師也建議我們可以多使用超聯結、PPTMovie Maker等軟體。

雨璇在緊張的試教活動中,依舊能保持滿面笑容,給她一個讚!

試教好緊張 小撇步很重要

終於到了試教的時間,我們這組是以戲劇的方式讓學生們了解對待寵物的責任感,透過分組討論可以和其他學校的動保同學分享意見,一起思考與呈現我們的戲劇,這是一個非常棒的互動方式。在試教的過程,我會因為緊張而無法正確表達,腦袋幾乎一片空白,我需要多加練習。參加這個動保講師基礎培力課程讓我學到很多:和小朋友第一次見面一定要自我介紹,可以想個容易記憶的「小名」,言語上也要注意:不要帶有負面的言語;要確實回應小朋友的問題,確定他了解;專有名詞一定要解釋;要掌握課堂秩序;當小朋友回答問題可以給獎勵並鼓勵他等等。

每位老師都很偉大,他們身上都背負著重大的責任,大家都等待與期待自己播種的種子開花結果的那一刻。

我還只是種子,一窺動保講師


我還只是種子,一窺動保講師

 大動連動保講師培力課程 學生心得分享


文/陽明大學關懷生命社 張凱堯

「堯哥哥」(右)試教時的場景
 2012年二月六日,這天大家歡歡喜喜的參與一場教師培育的盛會;身為學生的我們,如何有資格站在台前訴說著百年來的爭辯。沒有人跟我們提醒,此去會有什麼樣的一波三折,只覺得我們有著比其他人多了不同的認知,那就是動保。乍聽之下,好像是個執迷的術語,一念愛狗,一念愛貓,一念愛爸,一念愛媽;也像個迷途的羔羊,循著過去,問著未來,走著走著,尋無現在。沒有了軌跡如何探知過去?失去了方向如何瞭解未來?起步的現在、動搖的現在、規劃的現在...正跨越著過去、未來那條難越的界線。

關懷生命行動的實踐與分享 中區動保講師培力課程活動報導


 關懷生命行動的實踐與分享

~ 中區動保講師培力課程活動報導 ~


文/大動連召集人 黃芷嫻

大動連動保講師培力課程中區場次於上週五(101.2.17)落幕,正式為本年度動保講師培力課程畫下完美句點。此次課程由關懷生命協會與台中教育大學科學應用與推廣學系環境教育及管理研究所共同主辦,邀請彰化縣大興國小杜美慧老師與台中市東平國小莊秋蘭老師擔任講師。中區場次共培力13位講師。


從大興國小「關懷生命行動」談動保教育

杜美慧老師運用自己帶領小朋友進行「關懷生命行動」的實務經驗,分別說明認知、情意與技能。

從體驗學習建構認知觀念

杜老師強調,「觀念的傳遞需經由經驗的橋樑」。「印象中認為理所當然的事,在實際體驗後才體會到和以往感覺印象間的落差,經由反省過程中修正其既有觀念,建構出屬於自我認知後的觀念」。

情感的需求與疏通-同情共感

杜老師說:「同情情緒,可導致利他主義的動機,進而幫助別人」。在照護經驗中,老師提醒同學「如果同樣的痛苦看多了,情感麻木了,從而失去同情心反而不利情意發展」。因此老師如何協助學生疏通情感管道,不斷強化同情共感的覺知能力是重要的。杜老師笑著說,我們常不斷對自己喊話:「我這樣做是對的」。

杜美慧老師於大興國小帶領的「幸福狗仔隊」。你瞧,孩子與狗兒是不是一臉幸福呢?

從同情到行動(技能) 乃因為愛

杜老師分享孩子照護犬隻的經驗,說明當孩子親身經驗到牠們的「愛的回應」,被牠們興奮撲到身上、舔舐、搖尾巴時,在付出愛的過程學會愛自己與愛他人。孩子從照顧校內犬隻建立了良好的自我價值感,這是從「行動」而非他人的「告知」獲得,這是一個「從主動到被動、從被愛到愛自己,從愛自己到愛別人」的過程。

生命關懷行為的實踐身教、對話與肯定、練習

杜老師強調「以身作則,創造關懷的關係」。她指出,生命教育不是一門「說」的教育,若教的人說了卻做不到,帶來的負面效果更大。學生的生命教育不能只說不練,要讓學生「學習如何去做」關懷生命。

杜老師分享大興國小「十八銅人保衛隊」(由孩子組成)的成功經驗:孩子在照顧犬隻過過程中,不只學會親手製作海報,甚至與老師一起開會討論,包括如何分工,宣導內容等,最後則身體力行的向全校師生宣導如何與狗相處及關懷生命的觀念。

大興國小的「十八銅人保衛隊」
杜老師亦分享學生照護犬隻的「意外插曲」:一位保護動物的小天使,因靠近吃飯犬隻而被咬,事後孩子家屬不斷來學校關切。杜老師與孩子對話:「怎麼辦,你被狗咬了,要不要送牠去安樂死」,孩子眼眶泛淚說「不要」,老師繼續問孩子是不是早就知道這隻狗狗吃飯時會護食,孩子點頭,老師說「那你不想牠被安樂死,你想保護牠,是不是要先學會保護自己?」,在這樣的對話與了解後,從此之後孩子不再在狗兒吃飯時靠近犬隻,並獲得孩童家屬的的肯定。杜老師的經驗故事,向同學生動地說明如何與學生不斷對話,並讓學生在生命關懷行動中,重複練習並獲得自我肯定。

最後,杜老師建議同學,除了利用關懷生命協會動保扎根教育光碟外,亦可編輯平日社團與狗相處、照護的照片、影片資料做教材,親身經驗與故事很能吸引學生。老師也提供文建會兒童文化館的網路教材,推薦同學可以搭配教學內容搭配使用。

教學祕笈大公開 教材教法任君選

在杜美慧老師的精彩分享後,台中市東平國小莊秋蘭老師從自身多年推動保教育的經驗出發,公開「教學祕笈」:


1.      主題範圍選擇:
莊老師建議同學在教學主題選擇上,範圍不宜過大,否則資訊紛雜,孩子反而不易吸收。

2.      依對象之不同而改變教學方式:
教師可依據教學對象的差異,選擇不同教學方式。針對低年級學生,教師可以「故事引導」的方式,搭配繪本使用,並以生動活潑的方式敘說故事,或可搭配道具;針對中、高年級的學生,教師可採取「故事接龍」的方法,若學生偏離主題,老師可適時介入,或切入原本繪本之內容。

3.      如何引起學習動機?
(1)   有技巧的提問:
對於多數缺乏教學經驗的同學來說,莊老師提供非常實用的「教戰手冊」。莊老師建議,教師應將「問題」扣連至「學生的生活經驗」,「有層次的提問」能鼓勵學生踴躍分享。例如,「你爸爸在家做什麼?」,再繼續問:「那你們猜,○○動物的爸爸會做哪些事?」。此外,提問應注意「問題是否簡單易回答」?是否「人人皆可回答」、是否「人人皆有回答機會」?莊老師貼心提醒,提問時搭配「肢體語言」可增加學生回答的意願;若面對「人人搶答」的情形,老師也可利用「我要選安靜的小朋友」來維持課程秩序,並讓每位同學都有機會發言。

(2)   多元的教學活動與素材使用

教學不能只是「上對下」的傳授知識,更應包含與學生的雙向互動。莊老師建議,教學中可搭配「小遊戲」,並使用各種相關繪本、影片、網站媒體教學,讓孩子在「做中學」、「玩中學」,在生動的教學氣氛中體會動物保護的意義。莊老師提醒同學,在課堂中「引起動機」的時間不需太長,一個小小爆點即可。例如白海豚吊飾、貓頭鷹標本等莊老師特地帶來領角鴞的雕像,說明如何於課程進行中向學生展示,並搭配問答,帶入動保知識。



同學熱烈討論 火速完成教學設計

課程終於進入「教案討論」的尾聲階段。一開始,同學們思考「教學主題」,東海大學米克斯動物關懷社陳俞均率先打破沈默:「很多人養寵物都是一時衝動,但卻沒想到自己是不是適合養…」,過去為成大關懷生命教育推廣社成員、目前正準備於中興大學籌組社團的蔡侑霖說:「可以用演戲的方式引起動機,先演一段、再問問題,也可以用『大家來找碴』,請小朋友看看戲裡出了什麼問題…」,,東海大學米克斯動物關懷社何虹霖說:「可以問問題來引起動機,像是『有沒有養寵物』這一類的」。當大家討論的愈來愈熱烈,陳俞均主動拿起筆,發揮「記錄者」的角色,記下大家想討論的主題:「名種犬迷思」、「買寵物前,三思而後行」、「以認養代替購買」等。當侑霖設計了第一幕的戲碼後,陳毓悧則以溫柔的語調提醒:「會不會太說教?戲裡面也不見得都要演出『正面』的,也可以負面的故事,讓孩子來說自己的感覺」。在討論現場,大家你一言、我一語,每個人都像是經驗充足的編劇與導演,何虹霖則拿出筆記型電腦,記下大家定案後的劇本。
 

試教登場 同學「猴賽雷」

台中教育大學科學應用與推廣學系環境教育及管理研究所的同學以「蛙」作為動保教育的教學主軸,希望讓孩子明白「外來種對本土種造成的影響」。陳冠宏運用電子媒材,播放各種蛙類的叫聲,成功吸引台下學生的注意力。當台下「調皮」的「學生」(由老師及關懷生命協會工作人員扮演)「努力」拉走課程主軸時,呂雲峰適時的跳出來說:「小朋友,我們先看台上老師喔」,彼此間的默契讓人讚許。


另一組同學則以演戲方式帶出「認知」問題:你適合養狗嗎?你有能力照顧牠們?你能給牠充份運動的時間嗎?能提供牠充足的食物與飲水嗎?你知道如何與牠們相處嗎?陳俞均在演戲前先「預告」接下來的「有獎徵答」活動,獲得老師的肯定。當課程主題進入「名種犬迷思」時,面對孩子「狗一定要很帥,才會有人愛」的故意「刁難」,陳毓悧從容不迫的說:「喔,那你的爸爸媽媽會不會因為覺得你長得不夠帥、不夠漂亮,就不愛你呢?如果他們這樣,你有什麼感覺?」,成功的扭轉情勢。



二位老師亦給予同學以下建議:

1.      避免艱澀用字,如,「本土種」、「外來種」、「生態池」、「特生中心」、「假交配」等。建議可以比喻或說故事的方式進行解釋,再介紹專有名詞。
2.      留意「課程的掌握」:對於與課程無關的問題,老師可以適時的「淡化」處理。
3.      建議於孩子回答問題後,「重複孩子的答案」,一方面抓回其他孩子的注意力,一方面也讓回答問題的孩子有被重視的感覺。
4.      「『錯』,但不說『錯』」原則:即使孩子「答錯」,教師可以繼續追問其他孩子,不要直接說「你錯了」,而是「試著從孩子的每個回答中,找到值得肯定的地方」。
5.      課程操作要避免「物種歧視」,例如,應避免使用「○○(動物)是人類最忠實的朋友」這樣的說法。
6.      要注意課程內容與時間的分配:引發動機不需佔用過長時間;必須留有「小結」及「總結」的時間。

一天的培力課程終於落幕了,同學們收獲滿滿,台中教育大學科學應用與推廣學系環境教育及管理研究所的游宗霖表示:「以前都是上台報告,不知道怎麼『教書』,陳瑜芳則說:「很棒!給大家N個讚!」。東海大學米克斯動物關懷社的王昱娟則分享:「上台很緊張,討論的時間不太夠,很多都是上場才臨時反應的!」。陳毓悧則說:「超級刺激,好緊張,老師會直接給建議,對我們非常有幫助!」。

感謝杜美慧老師與莊秋蘭老師給同學如此豐富的課程內容,也謝謝同學們的積極參與,大家下次見囉!

大動連動保講師培力課程 南區課程報你知~


大動連動保講師培力課程 南區課程報你知~

文/大動連召集人 黃芷嫻

大動連動保講師培力課程南區場次於214日落幕囉!本次課程為關懷生命協會與國立台南大學行政管理學系共同主辦,邀請台南市復興國小蔡坤錚老師、高雄市美濃區龍肚國小蔡淳伊老師及高雄縣梓官國中張毓忠老師擔任講師。南區場次共計5個社團參與、培力9名大動連動保講師。



長年關注動保議題的台南大學行管系吳宗憲老師,於開場致詞時以自身多年來對流浪動物管理政策的觀察,以流程圖的方式精闢說明造成流浪動物問題的前端來源問題及後端處理機制疏失。吳老師的解說,不只讓同學迅速掌握要點,連擔任講師的蔡淳伊老師都忙抄筆記,並說「真是解釋的太清楚了!」。


你是哪種老師?

蔡坤錚老師在課程開始前,播放某汽水廣告的片段,影片中出現各種獨具特色的老師(如「將軍老師」、「DJ老師」、「搖滾老師」等),蔡老師詢問同學「你覺得你像是哪一種老師?」,不只立刻吸引同學的注意,也讓學生反省:「如果我是『將軍老師』,可能學生會很害怕我,都不敢思考、不敢說出自己的想法…」。蔡坤錚老師說,「不論你是哪種老師,都有同樣的目的,就是吸引學生的目光,也就是想達到教學目標」。蔡老師說認為,「教學=教學者的分享過程+ 學習者的學習過程」,「沒有最好的教學,而是『怎麼教比較好』,我們會因學生、教學目標的不同而不斷進行修正」。



了解認知發展 教學更easy

蔡坤錚老師提醒同學,面對不同年齡層的孩子,必須了解孩子的認知發展階段以採取不同的教學方式。蔡老師建議,幼稚園或一年級孩子還處於「前運思階段」,比較以自我為中心思考,建議教學可以用「角色扮演」的方式;中年級處於「具體運思時期」,需要具體的東西,例如,玩偶,輔助課程;高年級邁向發展形式運思期,學生開始可以抽象思考。在此,蔡老陃建議同學,針對中、低年級小朋友的課程儘量避免紙本教學。此外,因小朋友的專注時間有限,蔡老師亦建議課堂可以運用一些小遊戲,重新抓回學生的注意力。


了解學生 才能有好的教學

蔡老師指出,在問「教什麼」與「如何教」之前,要先「了解教學對象」,除了了解前述的認知發展外,也必須了解「教學人數」以調整教學方式;亦可事先詢問該班導師:「班級是否有定的小暗號?(教師與孩子的默契)」以利於課堂秩序的維持。讓人印象深刻的是,坤錚老師提醒同學詢問教師學生的個別狀況,例如是否有過動等的特殊生,以作為「先備知識」。但坤錚老師提醒「這些知識是『備而不用』,作為參考,不是要給學生『貼標籤』,而是要提醒自己特別留意個別孩子的課程參與狀況」。

認知、情意與技能

在了解教學對象後,訂定教學目標及教學方式時,必須掌握「認知、情意與技能」三大教學原則。技能包含以下7階段:

  1. 知覺       藉由感官感知
  2. 準備       心理、身體、情緒上完成從事活動的準備狀態
  3. 模仿       學習、模仿,建立正確行為
  4. 熟練       反覆練習成為習慣
  5. 反應       能再適當時空表現適當動作
  6. 應變       配合情境改變技能解決問題
  7. 獨創       創造新的行為、動作

蔡老師強調,技能領域尚能以紙筆測驗、學習單、動作來檢視,但「情意」是最難「看到」的,只能用「口頭的、觀察的」,且重要的是「長期的觀察」才能看到。一般來說,情意的歷程向度如下表:



創造主動學習的環境

蔡老師鼓勵同學運用「主動式學習」。「被動」的教學最多只能記得50 %,但「主動」的學習,例如參與討論、發言()可以記得「自己」所「說」的70%及「自己」所「說」與所「做」(例如,參與演出、模仿經驗、實際操作)90 %。並提醒同學善用「四層次提問法」及課程每個段落的「總結」。蔡老師說,「學生喜歡『親身經驗』,例如,你救援貓、狗的經驗;在與孩子的『雙向互動』中,要提醒自己不要每次都點同一位,對於不敢不會回答的學生,也給予其他參與課程的機會」。面對不會回答問題的孩子,蔡老師說:「有時孩子不會回答,我們可以修正自己問話的方式,或是問其他同學的意見。學生的任何回答都不會是『錯』的」。蔡老師希望同學時時提醒自己,不要「套用任何價值觀在孩子身上」,觀照到孩子的成長背景與家庭環境對個人價值觀的影響。尊重學生有「不喜歡動物」的想法,不強迫學生立刻接納自己的價值觀。最後,蔡老師以德蕾莎修女之語鼓勵同學:「我們無法做大事,但我們能以大愛做小事」


豐富課程內容:多元化媒材的使用

高雄市美濃區龍肚國小蔡淳伊老師於課堂中介紹了非常多動保相關繪本與讀物,並以實例說明如何從繪本讓孩子省思動保相關問題,例如,你適合養狗嗎?你會是好主人嗎?淳伊老師帶來的豐富媒材令同學們目不睱給,大呼過癮。值得一提的是,淳伊老師多年在動保教育的努力,多年接受動保教育薰陶的孩子已經會主動向老師「推薦」動保相關繪本與書籍。淳伊老師亦帶了孩子「自製」的繪本「可憐的小貓咪」與同學分享。



淳伊老師指出,多元化的媒材不限於繪本與書籍,尚包括的老師的經驗故事、相關新聞、繪本、藝人、電影等,這些都能引發學生的學習動機並豐富課程內容。在教學引導技巧上,淳伊老師提醒「音調及情緒起伏」對於吸引孩子專注力的重要性。說到此處,淳伊老師立刻拉大嗓門,「親自示範」立刻成功的喚回同學的注意力並換來同學的會心一笑。淳伊老師取代「教條性」的說明,反以實例解釋,讓同學們更加了解如何引導學生並引發學習動機。淳伊老師亦建議同學,可於課堂中進行相關主題延伸活動,例如,有獎徵答、學習單、宣導海報、演戲、藝術勞作等,這些都是很好的課程規劃。

蔡淳伊老師帶來豐富的繪本與讀物。這些只是冰山一角喔~



東區動保講師培力課程好精彩!

東區動保講師培力課程好精彩!
  
~活動報導搶先看~



文/大動連召集人 黃芷嫻

大學動保社團連線東區動保講師培力課程於上週四(101.2.9)畫下完美句點!本次課程為關懷生命協會與國立東華大學環境學院自然資源與環境學系共同主辦,邀請宜蘭市光復國小顏碧雲老師、新竹市北門國小葉上鈴老師與曾任宜蘭縣力行國小教師的樓元玨老師擔任講師,針對三大主題替大動連的同學進行講師訓練。東區雖礙於地形狹長、動保社團數較少,但本次東區場次培力課程仍有6名積極參與社團的同學投入,其餘東區社團社員參與其他場次課程者亦不在少數。此場次因應人數而採取工作坊的方式進行,師生及同學彼此之間的討論相當熱烈,給大家一個「讚」!



重新思考:誰是地球公民?

顏碧雲老師以「地球公民」的提問開場,說明人類、動植物,都是地球上的生靈,都有喜、怒、哀、樂,都有覺知的能力,都是地球公民。顏老師提供非常多的動保知識、媒體素材及動保時事新聞,讓同學直呼:「太過癮了!」。在顏老師精彩的分享後,大動連召集人黃芷嫻也以比喻的方式說明三大教學原理:「『認知』是『腦』的工作,例如,學生吸收動保知識;『情意』表現在『心』,也就是在獲得知識後,信念、價值觀的轉化與重新確立;『技能』如同『身體』,也就是實踐、如何身體力行的層次」。換言之,教學乃是透過課程經歷「認知()-->情意()-->技能(身體/實踐)」的循環、增強過程。最後,芷嫻再以顏老師提供的影片,以實例向同學說明如何藉由課程達成三大教學原理。


孩子很難教?老師示範給你看! 

充滿青春活力的葉上鈴老師,在課堂中運用自己在國小課堂進行動保教育的素材「示範教學」。葉老師說:「現在我就把你們當小學生來上課,你們現在試著演小學生,要給我一些回應喔!」。同學們在老師親自上陣示範下,同學很熱絡的扮演「小學生」,回應老師的問題,也有很可愛的同學扮演「異想天開」的小朋友。

年輕有活力的葉上鈴老師,讓學生印象非常深刻!

大動連動保講師基礎培力課程北區場次 圓滿落幕!


 大動連動保講師基礎培力課程北區場次 圓滿落幕!


文/召集人 黃芷嫻
大學動保社團連線「動保講師基礎培力課程」(北區場次)於本週一(101.2.6)圓滿落幕!北區場次由關懷生命協會與台北市立教育大學地球環境暨生物資源學系共同主辦,邀請新北市永平高中紀慧玲老師、台北市景興國中賴姿君老師與新北市八里國小藍瑜卿老師,針對教學原理、引導技巧、教材教法等主題,為大動連的同學們進行基礎動保講師訓練。本場次共計8個社團參與,共培力12名動保講師。

完成結業的同學與老師們的大合影!
講師訓練1:教學原理大解密---認知、情意與技能

紀慧玲老師向同學介紹三大教學原理:認知、情意與技能(如下圖),並以自身過去的教學實例測試同學的了解程度。


在「認知」的部份,紀慧玲老師指出,「引發態度改變最有效的方法,提供新知」,「當信念與新訊息或信念與行為不一致時,個人會因內心不安而產生認知上的落差,進而產生說服自己改變的可能性,最後達成「行為的一致」。

在「情意」的部份,紀慧玲老師提醒同學要注意學生對於老師所傳達價值的接受/注意、反應、評價等表現程度,例如,學生是否願意表達自己的想法。在「信念-->態度-->價值觀」的動態過程中,紀老師除了介紹形成價值的相關理論外,也強調「動保教育也是一種品格教育」,並重提「身教引發學生情意的重要性」。在情意的部份,我們希望學生能成到「品格形成」的極目標,即心理與行為內外一致且持久不變。在「技能」的部份,老師亦貼心提供如何針對不同年齡層的學生,協助其發展公民行動技能的具體建議。

由於多數同學缺乏教學經驗,紀慧玲老師引用皮亞傑、柯伯格等學者的認知發展理論,讓同學們認識不同年齡孩子的不同發展階段,及如何有效發展孩童的道德價值及推動動保教育。

最後,紀慧玲老師再次強調,「認知、情意、技能缺一不可」,「認知就如同汽油;價值觀就如同車的方向盤;技能就如同車輪帶領車子往那個方向前進」,並以「教育是人類升沈的樞紐,老師是教育的核心」作結。


紀慧玲老師帶領同學進行分組課程討論

講師訓練2:教學引導技巧報您知~

身為輔導老師的賴姿君老師,在課程一開始前就放下振奮人心的音樂,成功喚起同學的注意力。賴姿君老師分享自己教學的實戰經驗,希望同學能依自己的性格、專長及現場教學狀況做適度調整。她強調「聆聽不同觀點」的重要性。有一次課程中,老師提及飼養雞的動物福利問題,一位學生於下課時說:「雞就是雞,就是要拿來吃的,牠活在a4紙大小的範圍內會怎樣嗎?」。面對學生的回應,賴姿君老師笑著說:「她是我的小天使,提醒我們如何設計課程,讓持有不同觀點的人能夠接受」。

賴老師在教學引導技巧中,很核心的觀念是「以學生為本位」。她鼓勵學生說出自己的想法,「如何問問題」便成為關鍵。賴姿君老師傳授提問技巧:用「好奇」與邀請的口氣詢問,讓學生感受老師對自己意見的「關心」而非「評價」,或以「猜猜看…」的提問方式建立孩子的自信與回答問題的意願。儘量問「人人可答」及「不會被學生預設教師評價」的問題,避免學生擔心老師評價而不願分享,並在學生回應後給予「讚美」與「感謝」。老師希望同學能「放下對自己的批評,也放下對學生的批評」。她認為,我們若要建構人與動物和諧的社會,必須記得「對學生友善的態度也是和諧的一部份」。她說:「我們不是去上課,我們是去與人連結」,「孩子們就是生靈,讓我們把和諧的祝福送出去」。

對於賴姿君老師生動的教學經驗分享,同學們表示「更正了我許多過去錯誤的想法」、「很清楚、很生動,給我新的力量」!

賴姿君老師帶領同學進行分組課程討論

講師訓練3:教材教法大補帖

在同學了解教學基本原理、引導技巧等講師訓練後,藍瑜卿老師在「教材教法大補帖」中進一步提醒同學留音:「講述」的內容太多,容易讓學生昏昏欲睡。因此,動保課程的安排,包括主體性、生活性、生動性與趣味性都是必須留意的:

主體性-要有一個中心教學目標,並有完整架構
生活性-以本身生活環境為主要方向,或在生活中尋找範例或自身經驗
生動性-避免過多文字敘述 
趣味性-能夠吸引學生

    當對於課程規劃有基本認識後,藍瑜卿老師與同學分享如何運用影片完善動保教學。藍瑜卿老師建議,在影片選擇上,必須留意內容是否過長、是否有足夠的聲光效果吸引學生、影片內容是否過於悲情或血腥。最後,在影片教學上,老師必須留意如何增加與學生的互動,例如,以提問方式讓學生有所參與及回饋,並在影片結束後有充份的問題討論。在提問技巧方面,藍瑜卿老師提醒同學,必須記得「問題要容易發揮,答案要不易作答」的原則,「不易作答」是老師應避免只詢問「是/否」、「對/錯」的單選題,並在學生的回應中繼續尋找問題。同時,當學生回應後立即給予鼓勵或回應。
    藍瑜卿老師於試教回饋時,給予同學非常具體的建議

    藍瑜卿老師除了介紹相關影片、繪本外,亦提供網站資源,鼓勵同學善加利用網頁教學,運用現有的網頁遊戲與學生互動或動手操作,或以戲劇表演、分組討論的方式進行。藍瑜卿老師強調,這些教材教法都可以做多方使用,不論是運用在引起動機或引發討論。最後,藍瑜卿以「八里國小副校長黃玉枝(校犬)」成為八里國小推動動保教育的一環,向學生說明若帶同伴動物進入課程時必須要注意「個性穩定嗎?性情如何?是否習慣與人接觸」等問題。紀慧玲老師也補充,若是將同伴動物移至教學現場,必須注意動物在運送過程中的動物福利及同伴動物課前熟悉教學環境等問題。


    現學現賣:課程討論與試教活動

    在三位老師精彩的講師訓練與教學經驗分享後,同學們進入下一個挑戰階段:課程討論與試教活動。為了試教活動能有完美的呈現,同學們十分投入課程討論,並勇敢提出自己的想法。有一組同學很熱烈討論流浪動物的問題,打算從一般大眾對流浪動物的「誤解」出發。同學們打算以戲劇的方式呈現。政大尊重生命社的李香瑩想到「喔,大便又不是我大的…」,吳家儀開玩笑的說「喔,能不能不要用『大便』,用『環境髒亂』好不好?」,李香瑩則回應:「但是對小學生來說,『大便』比較直接」。同學立刻掌握教師在前面課堂的教學技巧並進行討論,真是太棒了呢!

    藍瑜卿老師與同學討論課程時的情形。圖中同學為盧逸洋(右前一)、吳家儀(左前一)、張凱堯(右後一)及李香瑩(右後二)
    試教活動終於要登場了,同學們各個深呼一口氣,既興奮又緊張地從「學生」成為「講師」。同學的試教活動生動又精彩,有同學以戲劇的方式演出流浪動物被污名化的問題,有的同學以播放影片引導學生討論,也有同學以穩健的台風傳遞動保知識。政大尊重生命社的吳家儀演出小狗時的生動模樣,讓在場同學及老師印象深刻;成大關懷生命教育推廣社的彭義強以「小強」外號介紹自己,獲得老師的讚許;陽明大學關懷生命社張凱堯自稱「堯哥哥」與學生親密互動,老師們稱讚「非常有個人魅力,孩子們一定會非常喜歡你們」;台大關懷生命社黃筱倫及台大動物權利發展社鄒敏惠則以口條流利、台風穩健獲得一致好評;中原大學動物服務社鄭峻元帶領學生玩遊戲,以「讚美」、「鼓勵」取代「批評」與「責罵」,獲得老師及同學的肯定。
    黃筱倫(左一)詢問「小朋友」問題


    「堯哥哥」(右一)向孩子說明如何與狗相處。吳家儀(左一)扮演小狗,李香瑩示範教學。


    鄭峻元(右一)向「小朋友」說明如何玩遊戲

    待同學試教結束後,三位老師給予同學非常具體與具啟發性的建議:

    1.      講師自我介紹時可以用特殊的名字讓學生更容易記憶
    2.      影片播放時可以分段播放,並針對段落給予小結,避免一次播放太多資訊,讓學生不易吸收。
    3.      影片是比較知識性的傳達,建議播映後應有比較「直接」的回饋與討論。
    4.      建議預先條列提問問題,再排列問題先問順序(由簡入難),並留意「不加多餘形容」(如,禿頭阿伯)
    5.      在主題教學前可以有多一點的「引導」,並於課程結束前「總結」核心概念。
    6.      課程規劃若偏向知識傳達,建議中場加入相關遊戲以活絡教學氣氛。

    北區課程在三位老師的熱心協助及同學的積極參與下圓滿落幕。同學們直呼「幫助很大,老師們都很好,給個『讚』!」。讓我們期待下次的見面!!!

    初階動保講師培力課程 報名開始(即日起至101.01.15)

    初階動保講師培力課程 報名開始囉



    你關注動物保護議題嗎?

    你想成為動保講師嗎?

    ~心動不如馬上行動~

    趕快報名吧!


    招生對象
         
    大學動保社團連線成員 

    內容簡介 

    1.   邀請各區動保扎根教育專業教師主講,針對動物保護及教育專業領域開課;
    2.   安排結業講師至各區國小進行動保教育宣導工作;
    3.   所有活動報導及影音紀錄將刊載於大動連官方網站及臉書粉絲團喔! 
     
    報名日期 

    即日起101115日止;報名請按此 
     
    課程內容


    時間
    北區
    中區
    南區
    東區
    101.2.6 ()
    101.2.17 ()
    101.2.14 ()
    101.2.9 ()
    地點
    台北市立教育大學
    台中教育大學
    台南大學
    東華大學
    課程內容
    09:00~10:00
    動保扎根教育導覽
    10:00~11:00
    講師訓練1:教學原理大解密~
    認知、情意與技能
    11:00~11:10
    Take a break
    11:10~12:10
    講師訓練2:教學引導技巧報你知~
    教你如何引起孩子的學習動機、運用繪本或影片導讀的技巧
    12:10~13:00
    Lunch Time
    13:00~14:00
    講師訓練3:教材教法大補帖
    教學媒體與操作
    14:00~15:00
    教案設計小組討論
    15:00~18:00
    試教與回饋

    備註
    1. 免費課程;
    2. 凡參與課程結業者,將於結業後頒發結業證書;
    3. 結業之講師,須協助大學動保社團連線於各區國小宣導動保教育(不限場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