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動保社團連線
E-mail: capn@lca.org.tw
聯絡電話:(02)2542-0959
傳真號碼:(02)2562-0686
協會地址:10467台北市中山區民生東路2段120號3樓

關懷生命行動的實踐與分享 中區動保講師培力課程活動報導


 關懷生命行動的實踐與分享

~ 中區動保講師培力課程活動報導 ~


文/大動連召集人 黃芷嫻

大動連動保講師培力課程中區場次於上週五(101.2.17)落幕,正式為本年度動保講師培力課程畫下完美句點。此次課程由關懷生命協會與台中教育大學科學應用與推廣學系環境教育及管理研究所共同主辦,邀請彰化縣大興國小杜美慧老師與台中市東平國小莊秋蘭老師擔任講師。中區場次共培力13位講師。


從大興國小「關懷生命行動」談動保教育

杜美慧老師運用自己帶領小朋友進行「關懷生命行動」的實務經驗,分別說明認知、情意與技能。

從體驗學習建構認知觀念

杜老師強調,「觀念的傳遞需經由經驗的橋樑」。「印象中認為理所當然的事,在實際體驗後才體會到和以往感覺印象間的落差,經由反省過程中修正其既有觀念,建構出屬於自我認知後的觀念」。

情感的需求與疏通-同情共感

杜老師說:「同情情緒,可導致利他主義的動機,進而幫助別人」。在照護經驗中,老師提醒同學「如果同樣的痛苦看多了,情感麻木了,從而失去同情心反而不利情意發展」。因此老師如何協助學生疏通情感管道,不斷強化同情共感的覺知能力是重要的。杜老師笑著說,我們常不斷對自己喊話:「我這樣做是對的」。

杜美慧老師於大興國小帶領的「幸福狗仔隊」。你瞧,孩子與狗兒是不是一臉幸福呢?

從同情到行動(技能) 乃因為愛

杜老師分享孩子照護犬隻的經驗,說明當孩子親身經驗到牠們的「愛的回應」,被牠們興奮撲到身上、舔舐、搖尾巴時,在付出愛的過程學會愛自己與愛他人。孩子從照顧校內犬隻建立了良好的自我價值感,這是從「行動」而非他人的「告知」獲得,這是一個「從主動到被動、從被愛到愛自己,從愛自己到愛別人」的過程。

生命關懷行為的實踐身教、對話與肯定、練習

杜老師強調「以身作則,創造關懷的關係」。她指出,生命教育不是一門「說」的教育,若教的人說了卻做不到,帶來的負面效果更大。學生的生命教育不能只說不練,要讓學生「學習如何去做」關懷生命。

杜老師分享大興國小「十八銅人保衛隊」(由孩子組成)的成功經驗:孩子在照顧犬隻過過程中,不只學會親手製作海報,甚至與老師一起開會討論,包括如何分工,宣導內容等,最後則身體力行的向全校師生宣導如何與狗相處及關懷生命的觀念。

大興國小的「十八銅人保衛隊」
杜老師亦分享學生照護犬隻的「意外插曲」:一位保護動物的小天使,因靠近吃飯犬隻而被咬,事後孩子家屬不斷來學校關切。杜老師與孩子對話:「怎麼辦,你被狗咬了,要不要送牠去安樂死」,孩子眼眶泛淚說「不要」,老師繼續問孩子是不是早就知道這隻狗狗吃飯時會護食,孩子點頭,老師說「那你不想牠被安樂死,你想保護牠,是不是要先學會保護自己?」,在這樣的對話與了解後,從此之後孩子不再在狗兒吃飯時靠近犬隻,並獲得孩童家屬的的肯定。杜老師的經驗故事,向同學生動地說明如何與學生不斷對話,並讓學生在生命關懷行動中,重複練習並獲得自我肯定。

最後,杜老師建議同學,除了利用關懷生命協會動保扎根教育光碟外,亦可編輯平日社團與狗相處、照護的照片、影片資料做教材,親身經驗與故事很能吸引學生。老師也提供文建會兒童文化館的網路教材,推薦同學可以搭配教學內容搭配使用。

教學祕笈大公開 教材教法任君選

在杜美慧老師的精彩分享後,台中市東平國小莊秋蘭老師從自身多年推動保教育的經驗出發,公開「教學祕笈」:


1.      主題範圍選擇:
莊老師建議同學在教學主題選擇上,範圍不宜過大,否則資訊紛雜,孩子反而不易吸收。

2.      依對象之不同而改變教學方式:
教師可依據教學對象的差異,選擇不同教學方式。針對低年級學生,教師可以「故事引導」的方式,搭配繪本使用,並以生動活潑的方式敘說故事,或可搭配道具;針對中、高年級的學生,教師可採取「故事接龍」的方法,若學生偏離主題,老師可適時介入,或切入原本繪本之內容。

3.      如何引起學習動機?
(1)   有技巧的提問:
對於多數缺乏教學經驗的同學來說,莊老師提供非常實用的「教戰手冊」。莊老師建議,教師應將「問題」扣連至「學生的生活經驗」,「有層次的提問」能鼓勵學生踴躍分享。例如,「你爸爸在家做什麼?」,再繼續問:「那你們猜,○○動物的爸爸會做哪些事?」。此外,提問應注意「問題是否簡單易回答」?是否「人人皆可回答」、是否「人人皆有回答機會」?莊老師貼心提醒,提問時搭配「肢體語言」可增加學生回答的意願;若面對「人人搶答」的情形,老師也可利用「我要選安靜的小朋友」來維持課程秩序,並讓每位同學都有機會發言。

(2)   多元的教學活動與素材使用

教學不能只是「上對下」的傳授知識,更應包含與學生的雙向互動。莊老師建議,教學中可搭配「小遊戲」,並使用各種相關繪本、影片、網站媒體教學,讓孩子在「做中學」、「玩中學」,在生動的教學氣氛中體會動物保護的意義。莊老師提醒同學,在課堂中「引起動機」的時間不需太長,一個小小爆點即可。例如白海豚吊飾、貓頭鷹標本等莊老師特地帶來領角鴞的雕像,說明如何於課程進行中向學生展示,並搭配問答,帶入動保知識。



同學熱烈討論 火速完成教學設計

課程終於進入「教案討論」的尾聲階段。一開始,同學們思考「教學主題」,東海大學米克斯動物關懷社陳俞均率先打破沈默:「很多人養寵物都是一時衝動,但卻沒想到自己是不是適合養…」,過去為成大關懷生命教育推廣社成員、目前正準備於中興大學籌組社團的蔡侑霖說:「可以用演戲的方式引起動機,先演一段、再問問題,也可以用『大家來找碴』,請小朋友看看戲裡出了什麼問題…」,,東海大學米克斯動物關懷社何虹霖說:「可以問問題來引起動機,像是『有沒有養寵物』這一類的」。當大家討論的愈來愈熱烈,陳俞均主動拿起筆,發揮「記錄者」的角色,記下大家想討論的主題:「名種犬迷思」、「買寵物前,三思而後行」、「以認養代替購買」等。當侑霖設計了第一幕的戲碼後,陳毓悧則以溫柔的語調提醒:「會不會太說教?戲裡面也不見得都要演出『正面』的,也可以負面的故事,讓孩子來說自己的感覺」。在討論現場,大家你一言、我一語,每個人都像是經驗充足的編劇與導演,何虹霖則拿出筆記型電腦,記下大家定案後的劇本。
 

試教登場 同學「猴賽雷」

台中教育大學科學應用與推廣學系環境教育及管理研究所的同學以「蛙」作為動保教育的教學主軸,希望讓孩子明白「外來種對本土種造成的影響」。陳冠宏運用電子媒材,播放各種蛙類的叫聲,成功吸引台下學生的注意力。當台下「調皮」的「學生」(由老師及關懷生命協會工作人員扮演)「努力」拉走課程主軸時,呂雲峰適時的跳出來說:「小朋友,我們先看台上老師喔」,彼此間的默契讓人讚許。


另一組同學則以演戲方式帶出「認知」問題:你適合養狗嗎?你有能力照顧牠們?你能給牠充份運動的時間嗎?能提供牠充足的食物與飲水嗎?你知道如何與牠們相處嗎?陳俞均在演戲前先「預告」接下來的「有獎徵答」活動,獲得老師的肯定。當課程主題進入「名種犬迷思」時,面對孩子「狗一定要很帥,才會有人愛」的故意「刁難」,陳毓悧從容不迫的說:「喔,那你的爸爸媽媽會不會因為覺得你長得不夠帥、不夠漂亮,就不愛你呢?如果他們這樣,你有什麼感覺?」,成功的扭轉情勢。



二位老師亦給予同學以下建議:

1.      避免艱澀用字,如,「本土種」、「外來種」、「生態池」、「特生中心」、「假交配」等。建議可以比喻或說故事的方式進行解釋,再介紹專有名詞。
2.      留意「課程的掌握」:對於與課程無關的問題,老師可以適時的「淡化」處理。
3.      建議於孩子回答問題後,「重複孩子的答案」,一方面抓回其他孩子的注意力,一方面也讓回答問題的孩子有被重視的感覺。
4.      「『錯』,但不說『錯』」原則:即使孩子「答錯」,教師可以繼續追問其他孩子,不要直接說「你錯了」,而是「試著從孩子的每個回答中,找到值得肯定的地方」。
5.      課程操作要避免「物種歧視」,例如,應避免使用「○○(動物)是人類最忠實的朋友」這樣的說法。
6.      要注意課程內容與時間的分配:引發動機不需佔用過長時間;必須留有「小結」及「總結」的時間。

一天的培力課程終於落幕了,同學們收獲滿滿,台中教育大學科學應用與推廣學系環境教育及管理研究所的游宗霖表示:「以前都是上台報告,不知道怎麼『教書』,陳瑜芳則說:「很棒!給大家N個讚!」。東海大學米克斯動物關懷社的王昱娟則分享:「上台很緊張,討論的時間不太夠,很多都是上場才臨時反應的!」。陳毓悧則說:「超級刺激,好緊張,老師會直接給建議,對我們非常有幫助!」。

感謝杜美慧老師與莊秋蘭老師給同學如此豐富的課程內容,也謝謝同學們的積極參與,大家下次見囉!

0 評論: